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格外的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快速推进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新认识,是顺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潮流、面向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所作出的重大判断,为科学技术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提出更高要求,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学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学技术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科学技术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向少数创新中心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学技术创新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这势必对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谋划部署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抢占科技发展先机。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发布了“工业4.0”战略;欧盟实施“欧洲2020战略”。西方发达国家沿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而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作为制造大国,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我们和发达国家在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上的机会几乎是均等的,这为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力争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习指出,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事早、动作快,谁就能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机会稍纵即逝,新赛场、新规则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一旦错失我们又会重新陷入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习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最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载人深潜、特高压输电、先进核电等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制造龙头企业,无可争议地表明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进步。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比如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中,我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瓶颈仍未根本突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
面向未来,创新是动力之源,科技是重要支撑,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我们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超前规划布局,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必须高度重视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习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而工程化、产业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所在,是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必由之路
工程科技承担着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任务,是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的直接工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工程化、产业化将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是将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变成产品、服务的过程,是科技创新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途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如果错失,就会丧失发展的主动权。
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始终抓住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特别是实现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把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要积极培育发展的策略性新兴产业,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要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动力,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大力推动能源、环境、现代农业、健康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学技术创新成果。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这是动员全社会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是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基本方针的战略对策和行动计划,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推进工业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制作的完整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产业模式,强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基础,力争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