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宣布了“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评选结果。这项具影响力的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持续31年,涵盖了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的广泛领域,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一年里最引人瞩目的科技成就。
首先,嫦娥六号任务无疑是2024年最大的亮点之一。6月25日,中国成功完成了该任务,首次在人类历史上从月球背面采样,带回了1935.3克的月壤样品。科研团队利用这些样品进行了双重独立研究,揭示了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的岩浆活动。这些成果对于丰富我们对月球起源及演化的认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改变了人们对月球表面和地壳的传统认知。
在人工智能领域,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制出了全球首款基于原语的类脑互补视觉芯片。这种芯片模拟了人类视觉机制,有机组合成“认知”和“运动”两条互补通路。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在复杂开放环境中对视觉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变得更高效,助力无人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2024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的正式入列,将为我国在深海资源勘探和科学研究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上的支持。该船的最大钻深可达11000米,是全球最先进的大洋钻探船。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地位,也为全球深海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信息存储技术也在此年实现突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和上海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超大容量光盘存储器成为全世界首个Pb级超大容量存储设备。这项技术的突破意味着单个光盘的存储容量相当于8000张普通光盘,大幅度提高了数据存储的效率和可靠性,对数据中心及高性能计算应用产生积极影响。
2024年,天关卫星的成功发射使得中国在空间天文学研究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这颗卫星被誉为“宇宙天体爆发的捕手”,能够捕捉到遥远和暗弱的天体信号,对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医学领域,中国研究团队成功地为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提供了新方案,首次在固体物质中观察到超固态现象,这一发现为实现超低温物理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与此同时,海军军医大学的科研团队实现了国际首个通用CAR-T治疗成果,为难治性风湿免疫病的治疗提供了新路径,这标志着免疫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全球科学界也迎来了不小的惊喜。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首次3D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脑组织,这一突破性进展将有利于研究各种神经疾病,为未来的医学研究与治疗提供新的视角。谷歌的新量子芯片“Willow”则实现了低于阈值的量子计算,标志着量子计算技术向实用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总结2024年的十大科技进展,既是对本年度重要科研成果的认可,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突破性技术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影响。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