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鸿谈药品检验、药品质量评价新概念

2025-03-18 09:03 工业建筑

金少鸿谈药品检验、药品质量评价新概念

项目简介:

  2011年4月19-21日,“第二届全国药品质量分析论坛”在江苏省泰州市中国医药城召开,论坛旨在“在2010年国家计划抽验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深入的学术探讨,把药品抽查检验检测中发现的、经过试验分析研究得出一定结论的、值得进一步推广的及希望得到更多验证的新发现、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及新工艺,共享于药品质量分析研究领域,促进药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改进以及药品质量的提高”,共有600多位来自全国药检系统、药品生产企业等单位的代表参会。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金少鸿研究员在论坛上做了首场大会报告,报告主题为“药品检验、药品质量评价的新概念”,主要从QbD理念在药品抽验中的应用、2010年全国评价性抽验的特点、对上市后药品质量评价的展望三方面做了阐述,引起与会者极大关注。

  据了解,国家年年都会对上市后药品进行评价抽验,这是政府出资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采取的强有力措施,是各级药品检验机构的指令性任务,如何完成、做好此项工作是各药检所的重点工作。

  而进行药品质量评价分析的目的包括:发现合格的产品有几率存在的质量隐患;发现品质衡量准则或检测验证的方法存在的不足;由于我国大部分化学药品系仿制,但仅仿标准,不仿品种,对合格的仿制产品找出与原研产品的差距,找到某些“国产品”临床疗效不如“进口品”的真正原因;发现某些不规范企业利用品质衡量准则的局限性故意偷工减料甚至非法添加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最终促进生产企业改进工艺,提高药品质量,确保上市药品安全、有效。

  金少鸿研究员在报告中首要介绍了三个质量概念:QbT是最近出现的概念,意即质量是检验出来的;QbP即质量是产出的,它强调要注意生产过程管理;QbD即质量源于设计,该概念之前在其它行业已得到了应用,现在则要将其引入到药品抽验中来,应该格外的重视该质量概念的应用。

  QbD的内涵包括:达到目标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目前现状和常规的解决手段、问题所在的风险点及关键点、方案执行中的修正、多学科合作、结果的评价和总结等。药品质量评价分析则应涉及到处方工艺、药品功能特性、稳定性、品质衡量准则、标准物质、检测验证的方法、临床不良反应这样一些方面。

  随后,金少鸿研究员总结介绍了2010年全国药品评价性抽验的特点:2010年对191个药品品种在全国市场流通领域(80.4%)以及药品生产企业供抽取了27019批样品,由39个省市药检所进行了全方位的抽验,深入的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1、 发现了市场上一些假冒药品;2、揭示了国内某些化学药品固体口服制剂与国外产品临床疗效差异的根本原因,如溶出行为的差异;3、提出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注射用缩宫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等注射剂改进工艺、提高质量的方向;4、指出了辅料吐温80质量差异的根源。

  这些成果除了能促进生产企业改进工艺外,还将成为修订有关品质衡量准则的科学依据。

  金少鸿研究员还详谈了对上市后药品质量评价的展望,即怎么样才能做好药品质量分析工作。

  该工作总的技术思路是根据QbD指导原则对2011年国家评价性抽检的213个品种除按标准检验外,应根据每一个品种的特点分别制订出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探索性研究的方案,紧紧围绕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进行设计,至少发现或解决与该品种相关的安全性、有效性、品质衡量准则、检测验证的方法、快检技术中的一个问题。

  预期目标是:找出高风险注射剂的主要风险点;发现化学仿制药品与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临床疗效差异的原因所在;提出中成药口服制剂的质控要点。金少鸿研究员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内药品质量分析工作重点及思路:

  重点分析的品种是高风险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多组分生化类药品注射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注射剂,重点项目是致敏原的控制、处方中附加成分(抗氧剂、助溶剂)控制等。

  对于化学药品固体口服制剂,重点考察比较与国外原研厂同品种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找到差距所在。

  对于中成药固体口服制剂,尽量采用TLC法粗放型地鉴别其主要成分,建议开展溶出度研究,以保证临床疗效和批间一致性,还建议采用近红外无损检测的新方法进行生产过程控制。

  要针对具体品种,提出有个性的探索方案,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注射剂,建议采用HPLC法测高聚物,对于化学药品注射剂可进行粒度、晶型、溶解速度和质谱研究等。新建方法要考虑操作方法粗放性、仪器普及性和标准物质可获得性。

  要与该品种的药典标准起草、增修订、新药转正、品质衡量准则提高等和药品标准相关工作相结合,数据、结果和资源共享。探索性研究要个体化,要有针对性。

  金少鸿研究员再次提出探索性研究与检验经济学相结合的理念,希望能引起业内人士重视,即要根据检验项目的目的性,计算检验经费与药品价值之最佳比值范围,在不涉及安全性关键检验测试的项目是最好还是不要增加难以制备、性质不稳定的标准物质,要研究效益/风险比,探索检验经济学在药品质量探索性研究和制定品质衡量准则中的应用。

  目前全国已有400多辆药品快检车,近红外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是其核心技术,希望承建单位在开展探索性研究检验的同时,要对收集到的样品特别是属于基本药物品种,利用近红外一致性模型建模技术进行“一厂一品一规一模”,建立近红外谱库,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统一整理后,在全国药品检测车上共享。

  对于液体剂型可根据真实的情况开展建立拉曼光谱库的快检模型,以与近红外光谱库互补。

  最后,金少鸿研究员谈到,如何使每届全国药品质量分析论坛有水平,有特色,着迷,有收获,重点是上一年的评价抽验工作,为此建议树立QbD理念,即评价抽验工作的质量优劣源于评价检验前的实验设计。

  在本届论坛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孙会敏研究员就“聚山梨酯80质量分析和致敏源探究”这一优秀案例作了大会报告,相关研究和报告本身也是对金少鸿研究员大力提倡QdB理念的一项回应。

  广西大学300.00万元采购低温恒温器,白光干涉测厚,红外光谱仪,轮廓仪,恒温器,自动进样器,激光拉...

  【报名进度过半】重磅报告、国标宣贯、标准编制培训、团标经验分享…干货满满!尽在4月宁波宣贯会!

  Cytiva中国细胞培养基开发基地落地上海 推动生物制药本土研发与制造升级

上一篇: 张雪峰强烈建议:这四个“黑马”专业今年值得报考未来工作前途大好毕业即躺赢! 下一篇: 校友会2025我国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排名我国药科大学、济宁医学院等第一

COPYRIGHT (C) 2022 乐鱼官方是赞助了大巴黎-乐鱼体育官方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