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江苏2024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后资格审核检查拟通过人员名单公示结束,本年度社工考试尘埃落定。记者从江苏省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今年江苏省资格审核检查合格总人数为40031,居全国第二,成为2008年开考以来的最高值。考社工证为何热度一路攀升?如何将考证热转化为加强和改善社会治理的热效应?
这次,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文荟苑社区有三名社区工作者参加考试并悉数通过。“除年纪较大的社工,社区里人人持证。”文荟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宁宁说。
对于考证热,李宁宁深有感触地说,需求是最根本的驱动力。老百姓对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一直增长,对专业化社工人才的需要也慢慢变得迫切,于是慢慢的变多人进入社会工作领域。“国家对社会工作的日益重视,增强了社工的职业吸引力。”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讲师李玉芬说,去年会工作部成立,今年省市县三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陆续组建,重抓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社会工作人才慢慢的受到关注,考证热不断升温是意料之中。
数据显示,通过资格审核检查的40031人中,包括助理社会工作师35478人、中级社会工作师4488人、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合格)65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副教授陈红霞分析,中办、国办4月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直接促使一批未“持证”的社区工作者今年报考。
政策驱动以外,“持证”也成为入行加分项。一些地方组织招聘社区工作者时,对“持证”的报考者给予加分,专业社工机构招聘也有“持证优先”的规定。南京市润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房培润说,机构里95后、00后社工全员“持证”,一些政府采购服务的项目明确要求“持证”社工占特殊的比例。“证书,某一些程度上是对社工自身能力的认证。”今年参加高级社工考试的南京市惠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主管戴梅举例说,助理社会工作师需要对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有基础认知,中级社会工作师则要对相关法规、政策有深入了解。
当前,各地拿出真金白银,对个人提升专业化水平、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进行一次性奖补、岗位津贴等。比如,苏州对取得初级、中级、高级社工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每月分别增发300、500、800元专项津贴;泰州对取得“社工证”的市属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一次性补贴最高达2000元。
本年度考试落幕,江苏省“持证”社工人数累计达16.5万人,同比增长率31.91%。“持证”社工群体壮大,反映出人们对社工职业的专业价值越来越认可。
姑苏区沧浪街道潼泾一社区高级社工师李亚莉走访排查时发现了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7岁的小苏苏(化名)患重病,她全家人靠几千元收入生活、看病。李亚莉多次走访调查了解到,小苏苏父母大学毕业到苏州打拼,生病前的小苏苏爱读书、活泼开朗。
李亚莉发挥社工专长,为这个家庭量身定制帮扶方案:联系街道申请困境儿童补贴,链接辖区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定向捐赠,邀请小苏苏参加社区暑托班,听讲座、做手工、学非遗“我与小苏苏约定,每次走访时,她给我讲一本故事绘本。”李亚莉说,社会帮助给了孩子勇气,现在的她自信、阳光、有爱心。
如今,社会工作被赋予重任,介入诸多社会领域,服务更多社会人群。在社区、医院、校园等单位,社工扮演的角色逐渐重要,效能不断被释放。
“我们社区常住9000多人,一年流动量高达7000人。熟人社会那套治理方法,很难起作用。”面对现实,李宁宁在流动量大的小区采集并梳理数据,采用垃圾分类积分的方式与居民建立链接,同时将社区食堂、便利店、书吧、快递驿站等多种服务嵌入党群服务中心,让社工与居民建立更紧密联系,高效地把流动人口组织起来。
经过数年发展,省人民医院专职社工分布在十余个临床病区工作,都是硕士研究生。他们为患者开展社会支持服务、安抚家属情绪、救助贫困患者、执行社区公益项目省人民医院专职医务社工金妍艳和她的社工同事成为医院科室争抢的“香饽饽”。
金妍艳和记者说,几年前,一位高龄患者因心脏不适入院。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经常查病历并上网搜索,显得焦虑不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合并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这位患者是典型的双心病。”在科室的转介下,医疗社工们及时从强化患者家庭沟通和社会支持,协助掌握疾病科普知识等方面入手开展个案服务,患者不久后顺利出院。自此,老年心血管内科科室和医疗社工的“一对一”服务机制建立起来。
打造高水平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一环。要抓住这波考证热流量,亟需更大力度改善社工职业环境,拓展职业发展空间,让专业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李玉芬说,目前社工岗位数、人才数远不能够满足老百姓对于精细化、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而且,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者薪酬体系,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导致一些优秀从业者不得已转行。在不少地方,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月薪仅3000元左右,即便工作3至5年,薪资也仅徘徊在4000元上下。“要提升专业社会知晓度、明晰职业发展路径、完善薪酬体系和加大专业支持力度,让专业社工人才做得好、干得久。”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崔效辉说,考证热体现了社会工作行业蒸蒸日上的趋势,但社工人才使用弱化、社会组织用人减少等连锁反应不容忽视。应加大培养力度,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应进一步强化五社联动机制,更精准满足日益多元的需求。”崔效辉说。 (据《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