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 06:43 产品中心
随着科技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愈来愈普遍,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优化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管理。本文将通过几个实例,展示农业物联网在温室大棚中的高效应用。
寿光的蔬菜智能温室是中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典范。通过基础下挖、智能外保温、空气能热泵加热及日光温室余热回收等创新技术,这些温室在冬天为蔬菜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同时大大降低了能耗。理论上,这些技术能减少一半以上的耗能。
温室采用下沉式、大斜面、外保温设计,并通过智能分时关启外保温系统,有效控制热能损失。此外,通过实施“数字+”工程,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实现了全程智慧生产管理。农民可以远程操控大棚,节约劳动力40%,但亩产效益提高30%。
方城鸿旺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建设了智能温室大棚,采用以色列农业技术,包括1号智能育苗温室大棚、2号综合展览智能温室大棚和3号可移动式草莓智能温室大棚。整个园区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通过数字信息自动收集、分析处理,实现了智能化精准控制和数字化精准种植。
其中,1号棚面积为2000平方米,大多数都用在育苗;2号棚面积为2900平方米,种植小西瓜、小番茄和羊角蜜等果蔬;3号棚为立体草莓种植棚,面积1200平方米,总产量约6万斤。园区通过传感、遥感、物联网、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了生产智能化水平和园区综合管理水平,解决了劳动力成本过高、生产效率差等问题。
清徐县政府通过“政策资金+自筹资金+集体入股+银行贷款”的方式,投资3.2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建起了2200亩高标准温室大棚,并引入了山西方圆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方圆村智控终端”。该终端实现了设施农业数据的汇聚、管理、服务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为清徐县打造了现代化智慧农业的“数字底座”。
园区内的打药系统、补光系统和AR系统等都应用了物联网技术。例如,打药系统以更加轻便、高效的模式实现全棚360度无死角打药,5分钟就可以打完一个1亩的标准棚。补光系统实时采集棚内光照数据,自动调节所需光源,缩短了作物的成熟周期,提升了产量。AR系统则通过扫描查看园区种植信息,并提供实时环境数据和预测信息,助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智慧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离不开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无线数传设备、智能联动控制管理系统和智慧农业信息展示屏等。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湿度及PH值等重要数据。无线数传设备将这一些数据通过智能网关实时传向监控中心,种植者可以每时每刻获取最新的环境信息。
智能联动控制管理系统则通过加热、喷雾、通风、卷帘、水肥等设备及其配套设备协同工作,自动调节环境参数,为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智慧农业信息展示屏则通过可视化手段,直观展示大棚内的环境状况,提高管理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农业物联网在温室大棚中的高效应用,不仅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优化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管理。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物联网技术的巨大潜力,也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未来,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的不断深化,智慧农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途。
上一篇: 年薪超50万元!兽医荣登美国2025高薪职业榜首!宠物经济激活消费新潜能‖中牧股份特约·猪事半月谈 下一篇: 就业率第一!张雪峰推荐的这个专业轻松进国企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