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3 07:39 产品中心
提到工商外国语学校,你会想到什么?时下炙手可热的小语种专业?掌握多国语言的商贸人才? 源源不断的国际化人才输出?然而,在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这所商贸类外国语学校里,炙手可热的专业可远远不止这些。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也是上海唯一以“外国语”命名的中职校,工商外在全力打造“外国语”特色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应用型、技能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就是这里面的缩影。
作为上海市工商外国语的传统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1978年建校时成立,至今已有42年的历史。2016年,该专业又携手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学院”,开通了“3+2”的5年中高职贯通班。
当前正处于全球科学技术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世界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科技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技术的革新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背景之下,工商外与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强强联合,携手打造中高贯通“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机器人”为专业方向,开设机床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重点培养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从事机电及数控设备的系统集成与改造、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维修、营销与管理等技术应用类岗位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为了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情境,学校投入大量经费,配备钳工、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CAD/CAM、数控系统与维修等十余个实业实训室,并搭载了大量的实操软件,设置了丰富的软件课程。
据工商外数控教研室主任黄老师介绍,学校在新校区还将增加更多、更先进的实训设备,并始终保持学生实训课中使用的软件是最新版本,以此来引导学生掌握行业最新技术,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完备的软硬件配备是专业实现“理实结合”的重要路径之一,它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战”中更快地理解并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助力学生日后的职业道路发展。
除了丰富的实践资源,一支专业的师资团队在人才的培养中同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该专业教师团队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达40%,中高级职称比例高达9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1%,师资力量雄厚。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教师团队不仅在专业层面上教导学生的经验丰富,不少教师还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具备过硬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求学打下了扎实的教学基础。
无论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是基础学科的教学,工商外的数控专业都交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出口的多样化,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方向提供了更多可能。
另据了解,在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人才教育培训理念中,“语言”应当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培养的目的。
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将“多语”特色渗透进课程中,在12门“专业核心课”中新增“数控专业英语”,使学生能够掌握技术英语的基本语法特点,能借助于词典阅读和翻译常见的金属材料、基本金属加工工艺、安全操作事项、刀具、数控编程、CAD、纳米材料、3D 打印等资料,并能阅读和写作有关机电的英文招聘广告、简历和求职信等。
在教学模式上,专业引进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AHK职业资格证书,借鉴国际课程经验、行业标准,聘请外教按照德国工商联合会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组织实训教学,并与上海巴伐利亚职业培训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培训环境。
学生在完成8周培训后,将参加AHK的数控车床以及数控铣床培训课程的理论与实操考试,考核通过后,就可以获得由德国AHK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满足上海及周边地区德资企业和其他独资、合资企业,譬如汽车行业、汽车配件行业、机械行业所需的技能人才要求,更有德国企业对该证书施行“免试入学”。
该专业还与德国SinaLingua培训咨询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前往德国进行实训实习,就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就业技能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安排了丰富的理论课程及社会实践内容。学生还有机会与德国当地学生共同参加座谈会和演讲报告,实地体验和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化习俗。
通过多语课程、海外专业实习、国际交流、考取国际证书等多种渠道,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学习加实训体验,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今后融入国际化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中高职贯通班(机电一体化)更是将“国际化”的特色贯穿始终。学生在进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后,可参加该专业的“德语班”学习德语。在相关的语言考试、专业考试合格后,学生将有机会直接去到德国进行学习,拿到东海和德国的双重学历证明证书。
据介绍,随着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的不断深入,工商外国语学校的数控专业已基本形成“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一体贯通的“技能+双外语”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除了数控技术这样的老牌技术技能应用型专业外,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还依托扎实的行业背景、优质的政府和企业资源,对接软件行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于2000年设立了计算机应用专业,2010年开设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积极培养符合社会及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数字内容领域相关学科如何利用“时代红利”实现高标准合作、高水平发展、高质量育人成为职业教育更迫切的问题。
对接城市发展需求,2018年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专业与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牵手,设立“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中高职贯通专业,聚合两校优质资源,以“3+2”中高贯通模式联合育人。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是上海市第一个以“大数据”为方向的中高职贯通专业。对此,工商外国语学校和东海学院从顶层设计到课程教学体系,将“一体化”深入贯通至每一个育人环节。
首先,两校充分发掘行业、企业和知名高校的专家的潜能,组建成立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工作组织机构,并依据市场对大数据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准确定位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层次和规格,确保保障机制一体化。
其次是师资教研一体化,两校共同制定大数据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和培养方案,多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国内外、省内外专题培训和业务交流,并开展“高校教师进课堂”、“高校教师宣讲”等系列活动,让高校教师承担中职校课程任务,参与到中职阶段的育人环节,也让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高校需求。
第三个“一体化”是课程设计一体化。两校以“大数据”为主线,将原有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解构,对课程进行前置、后移、合并等,避免课程的重复设置。据工商外计算机教研室的桂老师介绍,两校还正编纂全新的贯通教材,确保课程进阶的合理性,进一步打通中职和本科之间相互割裂的课程壁垒。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中”升“高”并非是该专业学生求学之路的终点。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重点突出“日语”,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进行《基础日语》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强化日语,专业还选拔优秀学生,开设日语强化班,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辅导和强化。
学生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习中,将继续通过《专业日语》和《职场日语》等课程进行强化,实现日语学习的贯通。若专业技能与日语技能达到学校规定要求,即能申请日本京都情报大学的直升名额,完成从“专”到“硕”的飞跃。
从“培养职业技能”转为“提升综合素养”,从“用人”走向“育人”。比起学生当下的就业状况,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更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
据相关企业预测,2020年中国大数据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扩大至257万人。更有资料显示,当前大数据行业最为缺乏的是对行业业务理解和数据应用诉求都了解的人才。
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大数据人才,如何通过校企协同构建良好的大数据人才生态,成了校企双方亟需解决的问题。
工商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敏锐地捕捉到了行业需求,并积极联合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双元育人。
专业联合北京红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大数据实训室,搭建大数据实验平台,引进实训案例和数据源。据悉目前该专业已配有4个专业实训室,新校区还将建造新的“大数据”实训室,下学期将正式投入使用。
打造“学习工厂”,以岗位标准培养专业人才,只是该专业“校企合作”的其中一个维度。除北京红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之外,专业还与上海浪潮软件有限公司、益数软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嘉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盛视天橙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数据联盟等企业或社会机构开展了不一样的层次的校企合作。
通过“引企入校”、“联合教研”、“合编教材”等项目,专业教师与企业深层互动,深入学习;通过“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技能比赛”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得到锤炼。
近两年,在此契机下,专业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教师与学生,以裴文俊为代表的一批教师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等比赛的奖项,学生在各届“星光大赛”中也均有所收获。
计算机教研室负责人桂老师认为,大数据相关产业技术更新快,周期短,而企业方有着更敏锐的嗅觉,能把握市场动向,第一时间捕捉到行业的需求变化。因此,借助“行业搭桥”不仅有助于充分的发挥名企吸引力,发挥工程师、高级技师的说服力,还可以让专业学生感受到最敏感的“行业脉搏”。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负责这个的人说,未来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与“计算机”相关专业将继续深入探索专业发展之路,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对标国际,以更好服务上海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己任,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上一篇: 大岭山数控编程训练班东莞CNC模具规划训练大片美UG产品规划班 下一篇: 干货丨CNC加工石墨模具的技能:从设备、治具到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