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17:38 工业建筑
赛分科技创建于2002年,业务聚焦于研发和生产用于药物分析检测和分离纯化的液相色谱材料——色谱层析介质和液相色谱柱。1月10日,赛分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代码:688758)成功上市,以每股4.32元的发行价成功募集资金2.16亿元,成为2025开年第一家在科创板完成IPO的生物医药相关企业。
历经近23年发展,赛分科技已成为行业内少数同时具备分析色谱及工业纯化领域研发及规模化大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亦是国内市场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及国际竞争中的主要参与者。
1990年,黄学英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远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主攻离子色谱领域,这成为他日后创业的起点。
色谱产品作为贯穿药物研发和生产全过程的重要耗材,是药物早期研发到商业化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关键核心。长期以来,我国色谱产品供应都由国外主流厂商掌控。
凭借优秀的科研能力,1999年至2005年间,黄学英先后供职于美国戴安公司及美国杜邦公司研发中心,担任资深研究员和资深化学家,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其中,戴安是全球第一台离子色谱的生产厂,杜邦则是全球500强化工龙头企业。
彼时,全球分析色谱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面对此景的黄学英决定打破这种局面。2002年,他与妻子共同创立了美国赛分,专注开发液相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新材料。凭借专业的技术和水平,美国赛分在2009年获得Agilent、Wyatt两家国际巨头的认可,成为其分析色谱柱OEM合作伙伴。同年,黄学英回国在苏州创立赛分科技,并在两年后收购了美国赛分。
然而,在色谱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并非易事——色谱有关产品技术难度大、研发壁垒高,是一个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黄学英在企业成立前后广觅人才,逐渐搭建起一支以色谱研发为核心的技术团队。黄学英本人担任色谱科学开发团队负责人,在Macromolecules、JAC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全球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发明人共申请有79项专利,其中34项已授权;毛慧明博士担任材料科学研发团队负责人;王宏宇博士为首席质量官;Mathew George博士主导体积排阻色谱柱产品线的研发和应用;杨克博士担任蛋白工程学研发团队负责人。
随着人才的持续加入以及不断进行的研发探索与经验积累,赛分科技已掌握了微球合成技术、表面修饰技术、功能化修饰技术、核壳复合层析介质制备技术、功能生物大分子合成技术和色谱介质装填技术几大核心技术。
据招股书显示,赛分科技将上述核心技术均用于色谱产品生产的相关环节,并基于核心技术及生产的基本工艺,构建了覆盖多种分离模式、多种性能特点的色谱产品体系。这一些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小分子化合物、抗体、疫苗、胰岛素、核酸、重组蛋白等不同分子量大小和空间构型的药物分子的分离纯化。
如今,赛分科技现已成为全世界产能最大的色谱填料生产基地之一,拥有超过1000种细分产品,全球客户超5000家,还成为罗氏、辉瑞、礼来、甘李药业、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等头部药企的供应商。
在收入方面,赛分科技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至2023年赛分科技营业收入分别是1.54亿元、2.12亿元、2.45亿元,2024年1-9月为2.18亿元。净利润方面,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4713.93万元、5248.57万元和5448.79万元。尽管赛分科技目前的收入体量尚处于数亿级别,
深入分析赛分科技的业务结构,显而易见,其收入主要由分析色谱和工业纯化两大业务板块构成,其他的还有一部分服务收入,占比一直在1%左右。
其中,分析色谱的收入在2021年至2023年间分别为 9373.22万元、11030.23万元、11519.67万元,2024年上半年为5663.20 万元,总体金额虽呈上涨的趋势,但涨幅相对较为平稳。从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分析色谱收入占比呈现出下滑趋势,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的占比分别为60.67%、52.14%、47.22%和37.29%。
具体而言,从2021年至2023年,赛分科技的工业纯化收入分别实现了5838.09 万元、9800.23万元、12564.06万元,2024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9369.65 万元,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7.79%、46.32%、51.51%和61.70%,显著上升。
这一迅猛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2021年开始,赛分科技扬州公司填料生产线的正式投产,大幅度的提高了工业纯化填料的产能;二是下游生物医药企业需求的持续释放。
以2023年度为例,赛分科技工业纯化板块收入增长主要系离子交换填料、硅胶基质填料、别的类型填料(主要为疏水填料)销售增长所致。此外,战略客户如甘李药业和通化安睿特的产能扩张,也逐步推动了相关这类的产品的购买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从业务类型来看,境内收入正成为赛分科技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赛分科技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35.20%、33.30%、30.86%和25.11%,下降明显;与之对应,境内收入占比由64.80%上涨至74.89%。
这可能与行业的大背景有关。近年来,国家对生物安全的格外的重视和复杂的国际关系促使国内制药企业对于生产的核心耗材供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海外企业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全球供应链受阻,药企客户出于对供应链安全和原材料供货稳定性考虑,对于寻求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色谱供应商的需求强烈,我国色谱行业迎来了国产化机遇。
此外,在赛分科技增长最为强劲的工业纯化业务中,目前主要客户群体也集中在境内,这进一步凸显了其境内业务增长势头。
在投资圈内,流传着一种关于高校门派的说法,如半导体圈的清华系、机器人圈的哈工大系、新能源圈的中南系、航天航空圈的北航系等,这些门派都已在各自领域声名鹊起。如今,似乎在生物医药圈,也正悄然崛起一个“南大系”。
南京大学“王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具有独特的魅力。南大的化学专业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专业之一,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均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0余位院士曾在此求学或任教。此外,南京大学生物学科所属的生命科学学院,源自我国大学创立的第一个生物系,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生命科学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中国第一本大学生物学教科书《高等植物学》和第一本《生理学》教科书都诞生于此。
相较于中国名校创业派系中的“清北复交”,南京大学在外界看来或许显得温和而低调。但事实上,这所坐落于钟灵毓秀之地南京的高校,“技术派创业”的氛围十分浓厚。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机械土木,两大护法。”这句在网络上流行的选专业段子,道出了多少过来人的辛酸。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等专业曾因“难就业”而成为很多人的避雷首选,尤其是化学,更是被人们视为超级天坑。
然而,随着“新科技”“高科技”“硬科技”等概念相继成为热门词汇,“科创”成为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引擎。随着热门行业的发展与迭代,过去一度遇冷的“生化环材”专业正在悄悄摘掉“天坑”的帽子,甚至还被许多行业大佬所看好。这些专业对应的基础学科是整个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源头,更是技术的“总开关”,决定着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和厚度。
在创投领域,以“人才争夺战”的焦点新能源行业为例,根据职场信息平台的统计,新能源行业慢慢的变成了“生化环材”学子就业的新宠,其薪资水平在2023年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电力电子研发和电池工程师等岗位,平均月薪已突破两万元大关。
创业领域更是如此。一家新兴的VC机构透露,其小组成员80%都有理工科背景,化学、材料学、生物技术等专业更是香饽饽,“实业+金融”的发展前途十分广阔。
从南京大学化学圈走出的这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创始人,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商业舞台上绽放出非凡的才华与远见。如今,他们正以“南大系”的身份为生物医药的崛起添砖加瓦,为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阚静文)“住手!”“抗争”“我们不想要这样的美国!”,超1000场,逾50万人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最新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加之美国政府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引发美国国内及欧洲强烈抗议。连日来,多地民众走上街头,用行动表达不满与愤怒。
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方大为6日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政府新关税政策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不仅会使美国经济面临更加大的风险,引发的经济衰退更是对全球贸易体系的破坏。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 方大为:我认为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睡觉也有最佳“黄金时间”不是11点 也不是12点(人民日报)#睡觉 #熬夜#肥胖
喜茶被投诉“23元一杯奶茶30块冰”店员回应:冰多因为有青稞(九派新闻)#喜茶#冰块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其中,不断讨好美国“倚美谋独”的当局被狠狠打脸——台湾地区被加征32%关税。靴子落地,台湾民众怒斥:台积电白给了,武器白买了,结果还被美国征收32%高关税。
四川成都一位田先生发视频称。第二天早上二人开始上吐下泻。发高烧至39摄氏度,腹痛到晕厥。沙门氏菌的黄金生长温度是温暖的37摄氏度,从冰箱的7摄氏度到热得冒泡的45摄氏度都能悠哉生存,在水里也能悠然自得地待上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8个月不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3日发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有21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100元及以上,有8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或超过2300元。
踏入4月,气温攀升,春回大地。自上一股冷空气过后,我国大部地区升温也“卷”起来了,多地最高气温超过30℃,华北至江南多地暖热程度堪比常年5至6月。看看昨天14时的全国气温,河南、湖北霸榜,最高气温已达32℃,“华南F3”(广东、广西、海南)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