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13:46 乐鱼官方是赞助了大巴黎
上一期我们讲到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以及党如何一步步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本期,我们就和大家聊聊改革开放新阶段,党中央如何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报告人: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会议议程:1.听取和审查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面);3.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书面);4.审议并通过《中国章程(修正案)》;5.选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6.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重大决策:1.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2.明确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主要任务:以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内容: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共五十条,分十个部分:1.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2.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4.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5.构建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6.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7.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对外开放;8.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9.加强法律制度建设;10.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
全会认为,《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根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
通过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明显增强,全国呈现改革开放全方面推进、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蓬勃景象,为有效进行宏观调控,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国民经济的持续迅速增加,“八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1997年2月19日,逝世的噩耗传遍全国和世界。中国面临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历史抉择。
代表: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
报告人: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会议议程:1.听取和审查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书面);3.审议通过《中国章程(修正案)》;4.选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5.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会议意义:1.十五大报告首次使用了“理论”的科学概念,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2.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白准确地提出了党在此阶段的基本纲领;3.确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对21世纪的发展作了展望。
20世纪90年代,党在十分复杂和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毫不动摇地从始至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我们国家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充分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地推进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等战略措施。
我国对外开放又迈出新步伐: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到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我国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达到235个,二类口岸达到350个,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对外开放进一步向全国广大腹地扩展,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更趋完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进一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对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993年11月,在西雅图同美国总统克林顿首次会晤时,阐明了中国处理“复关”问题的三大原则:第一,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假如没有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要参加,毫无疑问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这个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别的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出现新的高潮,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党中央根据当代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潮流和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走出去”等多项战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对面向新世纪的科技发展作出规划。
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提出要逐步动员和组织我国的科技力量和社会各界,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的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自1993年10月1日施行。
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发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强调科技体制改革要实行“稳住一片,放开一片”的方针。
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会上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们国家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部署。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加强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工作。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到20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从法律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教育部制定《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使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迈向新世纪的道路上有了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
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更要最大限度地考虑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多种因素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并转发《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我国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确定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时,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之一,同时又强调了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大目标纲要》。
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的实施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贯彻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方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突出地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要求在“九五”期间以及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西部开发面临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1997年8月,在一份《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作出批示。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白准确地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000年1月16日,国务院成立由总理、副总理任正、副组长的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
同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党中央在世纪之交提出并实施了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推动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的新格局。
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工作时精确指出:要加紧研究国有企业如何有重点有组织地走出去,做好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这篇大文章。
在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上阐述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方针时强调指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国外主要是到非洲、中亚、中东、东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逐步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逐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促进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更加清晰。
好啦,本期就说到这里哦。下期,我们就和大家谈谈党在政治、文化、精神、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对外关系以及党的建设上所作出的具体举措。